馮白駒在極其艱苦的瓊崖斗爭中,他始終保持著樂觀主義精神。特別是堅持母瑞山斗爭時期,沒有糧食,找山茨,挖野菜,還把一種無名的野菜叫做“革命菜”。衣服破爛了,剝樹皮來做“百花衣”。沒有被子,用芭蕉葉遮蓋。在那艱苦的歲月中,他還風趣地把白居易《古原草》改為《母瑞山野火》“莽莽母瑞山,敵困我自強;野火撲不滅,春風吹又旺!惫奈柚鴳鹗總兊亩分。后來,在平時戰斗空隙期間,他總喜歡和戰士們下象棋、唱瓊戲、講故事?箲饡r期,還在瓊縱組建起歌劇團、文工團,增強部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。
馮白駒從1930年起,他擔任瓊崖特委書記。1937年因為被捕入獄,出獄后改任常委,他沒有因為職務的變遷而影響工作,而是積極挑起抗日獨立隊長兼政委重任,率領抗戰。直到1940年黨中央恢復他的書記職務,從此才實行黨政軍“一元化”領導。他領導孤島奮戰,功勛卓著,但他從不居功自傲,而是歸功于黨中央的英明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支持。
不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,馮白駒都嚴格要求自己,從不搞特殊化。不多吃一塊肉、一個飯團,不肯多做一套衣服。他作為一把手,生下女兒不肯麻煩組織,而是讓老母親帶到一個堡壘戶家贍養,直到解放。解放后,他的村子重新修建,而他連自己的祖宅基地也讓老百姓蓋上房子。他的故居,是1984年政府動員幾戶人家搬遷才建起的。他有四個子女,都沒有特別的“關照”,像普通人家的子女那樣生活著、工作著。他的“遺產”,是他無私無畏的精神財富。